從事教育工作已超過10年的惠肖對獲得該榮譽感到高興,但更認為此獎是對溫哥華公立學校所做的杰出工作及成就的整體肯定。曾擁有作家、詩人、歌手、舞蹈家多個職業(yè)頭銜的惠肖,因為熱愛教學工作而轉戰(zhàn)教育界。從社區(qū)服務指導員到青少年心理咨詢師,再到中學老師、校長,多年的教育工作經驗加上豐富的人生體驗,讓惠肖對“成功教育” 有著一套獨特的理念和看法,那就是“全面發(fā)展理論”。
惠肖坦言,很多父母,尤其亞裔父母在過度看重學術成績之時,忽略了對孩子在藝術和情商上的培養(yǎng)。“他們希望孩子花更多時間在AP數(shù)學、微積分、物理化學等科目上,也不希望孩子在陶藝、珠寶設計等課上‘浪費太多時間’。” 這樣的孩子,在惠肖看來,是缺乏創(chuàng)造性、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越來越多的大公司在招聘人才時,都開始注重新人的動手能力和全面發(fā)展性,在校成績再好、專業(yè)知識再強,在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死板個性下,都是無法真正發(fā)揮在社會工作中的。”

David Thompson中學校長惠肖(Iona Whishaw)獲得“2012年加拿大最杰出校長”(Outstanding Principle in Canada)稱號.
因此惠肖在David Thompson中學中,特別注重對學生在藝術方面的培養(yǎng)。開設的舞蹈、聲樂、樂隊、繪畫、木頭、服裝設計、園藝等課程,讓學生有機會挖掘個人的情趣愛好與特長,同時也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得到課業(yè)與性格上的全面發(fā)展。“學習不只是從書本上被動地吸取知識,更重要的是一個動腦、動手相結合的過程。”另外,在惠肖看來,加拿大的公立教育制度,對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也是非常有利的。因為不像亞洲一些國家填鴨式的教育體制,加國學生有足夠的課余時間來進行自我興趣安排,能否抓住機會,完全在于父母與孩子的意愿。
與社會各界合作,培養(yǎng)優(yōu)秀公民
除了注重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惠肖還非常注重學校與社區(qū)及社會各界的合作。她所關注并致力的“Embedd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o School Culture”議題,一直在研究如何把社會責任連結到學校和教育文化中。目前,David Thompson中學與UBC, SFU大學合作,為成績優(yōu)異的12年級學生提供大學預科課程的學習;邀請社會各界杰出人士來校演講,啟發(fā)學生;與本地社區(qū)中心共同打造綠色溫室園藝中心;也與本地餐廳合作提升學校廚藝課程的質量…….而這些杰出工作和成就,也成為此次惠肖受到表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在學生的道德培養(yǎng)和行為指導方面,惠肖也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一個“CARES”體系:連接(connections)、問責(accountability)、尊重(respect)、鼓勵(encouragement)、安全(safety),成為學校的教育宗旨。她說,全校師生都要時刻遵守。“如果有學生惹了麻煩犯了錯,我不會嚴厲批評。但一定會要他/她主動承認。只有肯認錯,才會有改過的心。敢于承擔責任,也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成為良好公民的重要一點。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傳遞的也是一種做人的道理。”惠肖說。
望亞裔父母轉變觀念,大學不是唯一出路
溫東學校的亞裔移民學生和國際留學生人數(shù)不少,惠肖表示他們大多勤奮好學,且多才多藝,中國學生都是“書呆子”傳統(tǒng)偏見已經不能再立足?;菪芬娭袊改敢仓饾u開始培養(yǎng)起孩子的興趣特長,如鋼琴、體育等,但在中學畢業(yè)后的專上教育問題上,還存在著一些偏見。“也許是由于不同的文化沖擊,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亞裔家長都希望子女在中學畢業(yè)后要上大學(University)。綜合學院(College)或例如BCIT等??茖W院在他們看來似乎都達不到心目中的文憑要求。所以我們會定期召開家長會和座談會,通過給家長們介紹加國的就業(yè)及教育體制,讓他們轉變觀念,了解在加拿大的特定環(huán)境下,學生的出路不只只有大學,有一技之長的專業(yè)人才也是備受社會青睞的。
談到新移民學生如何能盡快提高語言能力、融入新的學習環(huán)境,惠肖一再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因為除了積累詞匯量、熟悉英文表達方式,閱讀也可以更快提升學生對西方文化的認識和感悟。同時,惠肖也建議新移民學生要多于本地學生交流互動,而不只是與講同一語言的“小圈子”朋友呆在一起。
更多留學干貨內容,歡迎關注學在加拿大官方微信號或者小助手
微信小助手
微信企業(yè)號
更多留學申請規(guī)劃問題歡迎掃碼聯(lián)系小助手免費咨詢獲取干貨資料包
>>手機用戶,可以直接點我進行微信在線咨詢